偶然在網上讀到一篇文章,叫做可怕的虛假安全,看到題目我不禁啞然失笑,安全就是安全,不安全就是不安全,哪來的什么虛假安全?抱著不以為然的態度讀完整篇文章后,我陷入了深思。
文中寫道:二戰結束后,英國皇家空軍統計了在戰爭中失事的戰斗機和犧牲的飛行員以及飛機失事的原因和地點。其結果令人震驚——奪走生命最多的不是敵人猛烈的炮火,也不是大自然的急風暴雨,而是飛行員的操作失誤。更令人費解的是,事故發生最頻繁的時段,不是在激烈的交火中,也不是在緊急撤退時,而是在完成任務歸來著陸前的幾分鐘。心理學家對這個結果絲毫不驚訝,他們說這是典型的心理現象。在高度緊張過后,一旦外界刺激消失,人類心理會產生“幾乎不可抑制的放松傾向”。飛行員在敵人的槍林彈雨里精神高度集中,雖然外界環境惡劣,但由于大腦正處于極度興奮中,反而不容易出紕漏。在返航途中,飛行員精神越來越放松,當他終于看到熟悉的基地,自己的飛機離跑道越來越近時,他頓時有了安全感。然而,恰恰是這一瞬間的放松,釀成大禍。因此人們管這種狀態叫“虛假安全”。 仔細想想,其實在我們日常的生活和工作中也有許多虛假安全的存在。比如說每個班的班末,工作快要結束了該下班的時候,再比如說每到逢年過節快放假的時候,這時候人們的精神處于高度緊張后的放松狀態,但我們知道,安全是不能有一絲一毫放松的,在突然放松的背后,事故就有可能接踵而至,給我們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古人云:行百里者半于九十,此言末路之難也。意思是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才算走了一半,說明做事情越接近成功越困難,越要認真對待,不可掉以輕心。 對于我們煤礦企業來說,安全更是重中之重,是重于一切、高于一切、先于一切的生命工程,安全和生產之間是不可本末倒置的,皮之不存,毛將焉附?領導常說:寧可不要產量,也得抓好安全。這充分說明安全才是一個企業的首要任務,所有的生產活動只有在保證安全的前提下才能進行。想要安全就必須時時想安全,事事講安全,讓所有職工都有從“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思想轉變。 已進入二季度,虛假安全時時為我們敲響了警鐘,集團公司的安全形勢更是不容小覷,井下地質條件復雜、工作面輪流轉換,越是覺得安全工作已經做得不錯了,危機、危險、越可能看似遠在天邊,實則近在眼前,這也是領導一再強調抓安全、保安全的良苦用心所在。 在人生的路上,有很多“虛假安全”,當我們通過重重困難,成功近在咫尺的時候,千萬不要放松警惕,我們要時刻繃緊安全這根弦,努力把安全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為自己也為他人創造一個安全的工作環境。
安監處/尹濤 |